昨天小伙伴问OMA-TDECQ=-1.6是个啥?
我说就是个曲线描述,-1.6是纵轴0点坐标啊,我们在802.3看到有个下图这样式的曲线,表征的是如果TDECQ很大,那么就需要更高的光功率。
Y10T226 区分一下OPP、OPL、TDP、TDEC、TDECQ,这些说的都是代价,所谓代价,就是信号质量劣化,接收端无法识别,灵敏度退化的程度。
TDECQ越大,信号越差,代价越大,灵敏度退化,所以需要Tx端依据劣化程度给加上这些功率。
上图没有给出线性公式,我们自己拟合一下,给一条辅助线,-1.6就出来了。
站在我的角度,这个问题已经回答了呀,因为那条著名的曲线,好像都知道啊。
后来聊着聊着,觉得还是需要把标准里的上下文再串联一下,解释那个曲线的来历。
所谓的通信,根本目的是在接收端能正确识别信号,为了有效敲定接收端的识别能力,发现和很多因素相关,比如信号质量。
所以BER误码率是与Q因子相关的,但测试Q因子不容易,就把这些参数拆解并转换成容易测试的等效指标。
RIN、TDEC、TDECQ、TECQ等等,都是信噪比的另外一种表述。
对于400G FR4,有确定的速率,100Gbps/lane,有确定的编码PAM4,有确定的传输距离2km,那么依据行业大多数探测器可实现的接收机信号识别能力,就可以将上图的x、y俩坐标轴固定下来。
那么Tx端的指标,是根据接收端的能力,以及链路上的各种损耗,确定下来的。400G FR4的传输链路损耗考虑4.4dB
这个4.4dB,一会儿咱把拆解后的指标,再组装恢复出来。
400G FR4的接收机能力,考虑4.4dB的插损及余量,那么Tx的曲线就出来了,看见这个-1.6了吧。
接着,我来推导4.4dB的由来。
802.3的链路预算,有一个值总的分配代价,其中包括TDECQ以及额外考虑的其他代价,因为其他代价比较小,就不做单独拆解了。
400G FR4给出了最大TDECQ 3.4dB,那么意味着额外的其他代价是0.4dB
我把这几个量,拿出来。
给表的时候,只说了最大TDECQ,但是约束光模块发射功率或者接收灵敏度的时候,又是逐点分析TDECQ与发射功率或者是接收灵敏度之间的关系。
Y10T188 光功率OMA与Pavg的换算,dBm与mW换算,OMA是功率的一种表述方式,可以用来表示发射功率,也可以用来表述灵敏度功率。不能用来表示插损。
那现在我把上面的表,将TDECQ设变量x,来逐点分析,那么他们的链路关系如下,
找到这个4.4dB的由来,Tx的功率是Rx能力+4.4
Rx侧的-6dBm的这个点,很重要。Tx的曲线是水涨船高求得的。
继续,
802.3给出的曲线,实际考虑TDECQ 1.4dB以上,(还有一个最大值3.4dB在约束),才考虑OMA功耗与信号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TDECQ<1.4dB的话,默认这个信号质量相当好了,做一个截止点。
当x=1.4时,Tx和Rx的截止点算一下,Tx的那条线y=-0.2,Rx的那条线y=-4.6,把这两个点作为截止点
再把虚线去掉,就是802.3的图
802.3的曲线里,把虚线去掉了,表格中的那计划就是用文字来描述这个曲线而已,画出来与写出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啊。
随处可见的这种曲线,不同速率,不同传输距离,然后自己把辅助线加上,就是OMA-TDECQ的那个值。
这是线性曲线y=ax+b
y:光功率,用OMA来表述
x:TDECQ,TECQ、SECQ....信号质量变差引起的灵敏度劣化的代价,所以a为1
a:常数,为1
b:“OMA-TDECQ”就是这个坐标轴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