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3定义了很多测试点,模块端输入电信号侧是TP1,光输出是TP2,光接收点是TP3,电信号的输出点是TP4。
简单理解就是信号输入端TP1,传输媒介输入端是TP2。
光模块与电模块的通信传说介质不一样,所以TP2的定义不同。
TP1,是被定义成测试板的电信号输入端。光模块DSP芯片信号输入端是TP1d。这中间包括了测试板的PCB布线、连接器、模块内部的耦合电容以及内部布线等损耗。
TP1a,是主板侧测试板的输出接口。
系统真正与光模块端的连接,是系统给光模块信号输入侧是TP1,但如果要测试的话,需要断开系统与光模块,就有了测试板,主机侧的测试板是HCB,模块侧的测试板是MCB。
在高速连接时,测试板的各种性能需要做一致性测试条件的定义,并且后续需要将不必要的损耗去掉。测试点看到的性能参数,与实际应用时的性能是不一样的。测试环境引入了很多额外的劣化。
铜缆的TP1与TP2的定义与光模块不同。因为物理传输介质的差异。
对铜缆而言,主机侧的测试板出来就是TP2了的。
TP2属于物理媒介的输入点,对光模块来说是光信号的输出点。但对电缆模块来说,没有光电转换。
上图铜缆的损耗是从TP0d划线的。
TP0是芯片封装引脚端的起点,TP0d是芯片信号输出的测试点。
光模块的TP1a,铜缆的TP2,都包括了HCM的测试板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