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菲魅通信

登录 / 注册

首页>行业资源库

3月29日热点技术之:CPO与LPO;硅光与薄膜铌酸锂;铜缆模块与光模块;IM-DD与相干

更新时间:2025-03-24 08:03:10 阅读量:129

咱行业经常会提到一些技术对比,3月29日,针对四组不同的热点技术对比做点分析。


1.png


9:00-10:30 热点解析 #1:CPO与LPO之争

现在AI人工智能对高速以太网光模块需求旺盛,但高速光模块的功耗很大,产业就提出来两类低功耗的光模块类型。一类是LPO光模块,另一类是CPO光模块。

Y11T81 NVIDIA 采用CPO方案的交换机路线图

LPO与CPO在交换机的位置不同,降低功耗的技术路线也不同。


2.png


LPO从面板横向插入交换机,CPO是从上方向下压入交换机,二者的连接方式与结构不同。



3.png


LPO与CPO的电信号连接长度有差异,二者的射频损耗以及信号补偿方式有所区别。


4.png


10:30-12:00 热点解析#2 :铜缆模块与光模块之争

铜缆模块与光模块有相似的外型结构,有相似的应用场景,在部分应用领域存在竞争关系。


5.png


铜缆与光纤的区别很大,从传输介质来看,光纤的优点更多。


6.png


铜缆的射频损耗非常非常大,光纤的损耗极低,与材料本身的特性强相关。

铜缆存在射频趋肤损耗,介质损耗等等方面。光纤则存在结构损耗,弯曲损耗,吸收损耗,散射损耗等等方面。二者信号损耗的类别差异很大。


7.png


光模块的失效率较高,是其劣势,而铜缆的可靠性很高,是铜缆模块的优势。


8.png


14:00-15:30 热点解析 #3:SiPh与TFLN之争

行业还经常把硅光方案与薄膜铌酸锂方案做对比,在特定领域,用硅光调制器可以,用薄膜铌酸锂调制器也可以的。二者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区别。


9.png


薄膜铌酸锂的调制原理与调制器的结构与硅光调制器有所不同。

铌酸锂是压电陶瓷,利用的泡克尔斯效应实现电光转换。

硅则是采用等离子色散效应实现的电光转换。


10.png


二者采用的不同调制原理,与材料的晶格结构相关。

对称分布的硅原子不具有压电效应和铁电效应。

非对称分布的铌酸锂原子具备压电与铁电效应。

二者材料的分布结构与调制原理,也导致了调制器光学损耗的差异。硅调制器波导的损耗主要是结构损耗与载流子吸收损耗组成,铌酸锂波导的损耗则经常遇到薄膜化结构的电极吸收损耗增大的风险。


11.png


硅的光学折射率与铌酸锂的光学折射率不同,在采用同样包层材料的前提下,二者的光场尺寸有差异,其光场限制了射频带宽的优化难度。



12.png


15:30-17:00 热点解析#4 :IM-DD与Coherent之争

IM-DD广泛用于数据中心的以太网光模块,相干通信则用于DCI、城域以及骨干网的传输。二者的通信调制与解调方式差异很大。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联系我们

  • 电话:181-4051-7646
  • QQ:769432720
  • 邮箱:flexfan@whopfm.com
  •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科技港5-603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菲魅(武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鄂ICP备17023904号-1 鄂ICP备17023904号-2 鄂ICP备170239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