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旭创有个报告,叫DC光互联多样化产品的支撑性技术
报告风格极简,大大减轻了我做听后感的笔记压力,
论述的风格是,DC数据中心需求迭代很快,导致光模块产品的多样化,但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支撑性的技术比较统一。
先说需求,Serdes的业内演进路标,这是光模块电接口要必须符合的趋势
然后说了博通的交换芯片的路标,博通的交换芯片在数据中心市场占比很大,我们光模块就是为他们的接口做光电信号转换的,也是必须要跟随的趋势
由此,数据中心各个交换节点,存在光模块的多样性
放大表格,蓝色是相干,绿色是硅光,红色是多模,黑色就是单模且直调直检。
化繁为简,光模块无非就这个架构
光源:
效率、可靠性、成本
CW、VCSEL、DML、可调谐
调制
带宽、效率、面积、成本
DM、EAM、MZM、MRM、ICT
接收
灵敏度、动态范围、成本
PIN、APD、WGPD、ICT
无源
损耗、面积、成本
Free Space、SiP、InP
信号链(电连接)
纠错、补偿、功耗、成本
模拟、数字
电源及其他
效率、尺寸、成本
硅光
CW、MZM、MRM、WGPD、coupling
相干
ITLA、ICT、ICR、DSP
封装:
3D、CPO
其他
散热、电磁、CMIS、光电接口、系统设计
总结:
只要具备支撑性技术,可以适应客户多样化需求
(国华备注,最喜欢旭创总结的这句话了,棒棒哒,上述的每一个符号,感觉都是无数年的脑细胞才能支撑得住)
旭创总结的另一句话
深挖洞广积粮建立护城河
核心芯片
核心技术
专利品牌
成本交付
客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