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7T284 光迅:用于城域边缘和县乡互联的光模块

更新时间:2021-10-11 10:10:48 阅读量:661

今年光博会,光迅有个报告,分析了几类可用于城域边缘和县乡互联的光模块优缺点

城域边缘,可以看下Y7T275 阿里下一代DCI技术

县乡互联,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以前的低速往高速发展。

这两类的需求,

比核心骨干网而言,距离短一些,速率要求低一些

比以太网光模块,比如城域客户侧/数据中心内容而言,距离要长一些。

选择光模块的技术,也就有了两大类。

第一大类,从核心骨干的相干模块,降维使用

第二大类,从以太网光模块,拓展距离来使用。

光迅的叙事节奏,

第一方案,相干模块直接平移,降维使用


1.jpg


这个方案,用于边缘和县乡,就是牛刀杀鸡,主要特点是好用但浪费了。


2.jpg


第二方案,就是把如今的以太网模块,提升距离。

如今的以太网模块,用的是PAM4的技术,在2020合集的第605页,有说明,PAM4的好处是带宽提升,牺牲的是信噪比,传输距离受限。

相干的最大好处是,信号光经过干涉后,提升信噪比,拓展传输距离。目前为了最大化相干模块的性能,发射端用的是相位调制。

第二种方案,

发射端,与以太网类似,用幅度调制。降低成本(相比相位调制)

接收端,与相干类似,用干涉放大信号,(或纯平衡探测降低噪声),提升信噪比,拓展传输距离。


3.jpg


这种技术,好是挺好,只是产业链还不成熟,很多单元器件和算法,都需要定制化。(在合集2021上,第12页名词解释,第151页技术解释)


4.jpg


第三,则是把相干低成本化,采用同源技术。华为主推。

主要思路是,自带信号和干涉光,所谓“同光源”,以前的相干模块是不同源的,接收的信号光,是对面激光器发出的,干涉光是自己的,意味着俩激光器的波长要对准,需要TEC,来控制激光器的波长温度敏感性。线宽也要足够窄,降低相位偏差。

Y7T185 相干下沉与相干bidi

Y7T186 相干Bidi所需的偏振控制器

自带光源,好处对激光器要求降低,可以用普通的DFB,便宜


5.jpg


坏处是,信号光在一根光纤传输,自带的干涉光,在另一根光纤上传输,这俩光纤也许制造的参数有差异,也许铺设的长度有差异,也许在铺设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弯曲等环境不同。

都会导致信号光和干涉光,偏振和相位的不一致性。

需要额外的做偏振相位的跟踪与控制。

和第二种方案一样,思路非常好,只是产业链不成熟,


6.jpg


第四、五、六,都是在现有的PAM4的以太网低成本方案里,想办法延长距离。

四,ColorZ,inphi主推,用了硅光的MZ调制器,C波段DWDM合分波,


7.jpg


一是需要光放大器,模块成本低,可链路成本高。

二是,(相比较以太网传统的O波段),采用C波段,色散系数大,需要做色散补偿。也是成本。


8.jpg


第五,是第四的修正,既然第四种是在以太网的基础上拓展距离,采用C波段,还需要色散补偿,干脆,使用传统的低色散波段,做波分复用,不需要色散补偿,甚至可以取消光放大器。


9.jpg


但是,O波段里有个“零色散区间”,恰恰因为零色散,就会出现交叉相位调制,四波混频等尴尬

Y5T291 四波混频

Y5T293 四波混频的危害


10.jpg


第六种,放弃了第四种的硅光调制器的损耗大的劣势,也放弃了第五种的O波段零色散的尴尬,采用EML(相比四),和C波段DWDM(相比5)


11.jpg


那这个方案,关键是从五,回到四六,C波段的色散系数大,需要补偿。


12.jpg


小结: 


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