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今年光博会有四个报告,之前写了800G内容。
还有一个和标准相关的,100G以上光模块标准,包括了200G、400G、800G、1.6T、3.2T的各家标准基本状态梳理。
从链路架构上来说,
城域和骨干,大容量和长距离,以相干模块为主,主要是这么几个标准组织来定义。
另外,由于高速率的IM/DD传输距离受限,这两年还有相干下沉(用于短距离)的研究。
目前相干光模块的标准
产业的发展,100G回落,200G标准成熟,处于部署状态,400G/600G是标准研究的热点,处于产业链推动成熟,指标基本落地的状态。800G标准处于方向性研究,技术方案讨论中
回到主题,信通院梳理的标准状态如下,
200G相干,基本上已定型,产业链成熟。有板卡式和热插拔,热插拔的相干模块的比例越来越大。
400G相干模块标准,是最近的热点,一个是参与的组织很多,第二就是要讨论的方案很多,需要逐步的收敛并发布,部分参数已定义,标准草稿也有部分发布。
800G相干,各家组织,也启动了研究。
2021年我们写过的部分内容,
直调直检,用于近距离传输,城域网客户侧,局域网或者数据中心等。各个标准组织,各个MSA多源协议,对单波50G/100G/200G,模块速率400G/800G/1.6T/3.2T,做了很多工作。
200G,基本已发布,由于VCSEL的单波100G产业链还不丰富,(这个在11月14号,激光器章节里聊),基于2x100G的SR2多模方案,标准在定制中。
400G的直调直检,基本已发布,400GZR (属于相干下沉)在OIF发布了第一稿,IEEE的802.3cw也开始对接和进一步细化互操作参数。
800G,在前头写过细的,大类来说,处于规划状态
1.6T,更是远期规划,产业链认为1.6T是有期望用热插拔方式来解决的。
而3.2T,会是选择CPO封装,
CPO的选择,基于热插拔模块发展趋势的两个原因,一个是热插拔的前面板功耗已经处于极限状态,另一方面,电接口的高速率导致的趋肤效应,还需要Serdes提高功耗才能支持热插拔。
用CPO 3.2T来支持25.6T/51.2T交换机容量,则有机会降低机架体积需求,降低Serdes和CDR/DSP的功耗
另外,400G/800G/1.6T/3.2T,无论是直调直检,还是相干,硅光集成几乎是越来越广的覆盖面,国内外的技术状态也越来越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