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7T350 保偏光纤的快慢轴

更新时间:2021-12-16 09:12:04 阅读量:1054

Y7T246 CPO 3.2T引擎 V1.0 外型定义

如果CPO的光源使用外置激光器,需要用保偏光纤引入,原因是CPO多用硅光集成芯片,硅光大多数又是偏振敏感的。为什么硅光集成旋转偏振敏感设计,原因在2021年合计上第259页。

如果激光器和硅光芯片做耦合,偏振敏感性设计,意味着不同的偏振态,耦合损耗是不一样的。

控制输入光源的偏振,也尽量降低耦合损耗。这也涉及到一个偏振光纤耦合时候的快轴与慢轴

好几年前写过一点,T263 保偏光纤,蝴蝶结/领结/熊猫型光纤

今天再理一下

以常见的熊猫光纤为例


1.jpg


快轴和慢轴的定义如下


2.jpg


什么是快,什么是慢? 光是有速度的,在真空中光速30万公里/秒,光进入光纤,光纤的纤芯和包层其实都是二氧化硅玻璃,光遇到阻碍,来回的反射绕路,微观上的光速依然是30万公里每秒,但宏观上咱们看起来就是20万公里每秒了。

二氧化硅玻璃的折射率,约1.5,就是从速度上来量化定义的


3.jpg


4.jpg


所谓的光速快的那个轴,就是折射率小的方向,慢轴是折射率大的方向。人类控制折射率是比较成熟的手艺了。


5.jpg


把保偏光纤剖开,如果一个偏振态是平行于慢轴


6.jpg


传输慢不慢,其实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重点是知道这个偏振态的一致会沿着慢轴来走,当光的这个偏振态从激光器导入到硅光波导的时候,也很明确知道现在的光是什么偏振。具体的方向可以通过外加的那两个玻璃棒来判断。


7.jpg


同理,快轴也是一样的说法


8.jpg


9.jpg


因为我们要的是偏振态的控制,既可以在光纤的输入和输出,约定好,都用慢轴的那个偏振态,也可以都用快轴的那个偏振态,这两个状态是垂直正交的,不会相互影响,按自己的路径走就行了。

保偏光纤,无论是熊猫型,椭圆形,还是领结型,核心思路是水平的偏振态,和垂直的偏振态,各自方向的折射率不同,这就是“双折射”现象。

折射率不同,意味着传输速度不同,这是现象而已。


10.jpg


有了明确的两个偏振态以及折射率分布,在平行于快轴,或平行于慢轴,进入光纤时,偏振态会随着提前设计好的结构(也叫应力)保持相对状态不变。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外置激光器,都需要保偏光纤。而是依据硅光芯片的设计而言的,如果硅光芯片设计成偏振敏感的,就需要控制偏振,如果设计成偏振不敏感的,就无需控制偏振,也不需要用保偏光纤。

只是硅光芯片,要成为偏振不敏感的话,很难,要牺牲很多其他的性能。

要兼顾多个性能,权衡之下,大多数厂家有了偏振敏感型的一种产业思路。


这个周六,六个小时,一个大专题是光器件封装专题,聊一聊TOcan、BOX、TOSA、BOSA、COB、COC等等光模块里常见的光学封装类型。

再一个大的议题是光学芯片的可靠性,

其他小议题,还有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气密与非气密封装材料选择,光模块的产业链分布。


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