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8T45 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

更新时间:2022-02-14 13:02:09 阅读量:884

课本上经常有这么一句描述

G.652光纤材料的零色散波长是1270nm

课本上经常有另一句描述

G.652光纤的零色散波长是1310nm

今天解释一下这二者的区别。

举例,一个DFB激光器做光源,信号进入光纤。DFB是“单横模”“单纵模”激光器。

G.652是常规单模光纤,所谓的单模,是单横模的意思

Y8T42说的就是横模,Y8T42 为何DFB/FP收窄波导会导致发散角增大?

聊激光器的设计时,有这么一段背景

光的干涉是具有时空性, 可基于空间干涉,也可基于时间干涉

横模是能量的分布,在激光器中是基于空间干涉出现的,由波导结构限定。

纵模的频率的分布,在激光器中是基于时间干涉出现的,由谐振腔决定。FP的谐振腔是多纵模,DFB的谐振腔是单纵模,但纵模的宽度较大,外谐振腔/DBR谐振腔是为了降低单纵模的光谱宽度,实现窄线宽(也叫窄谱宽)的设计。

DFB的横模能量分布与纵模(光谱)能量分布都是高斯形态


1.png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纵模的分布会导致信号“散”开,这种分散的零色散波长在G.652中是1270nm。

纵模的色散,叫材料色散

横模的分布也会导致信号“散”开,横模的色散叫波导色散。

综合考虑横模与纵模的色散,G.652光纤的零色散波长在1310nm

先说纵模的色散,为什么叫做材料色散。光纤的材料是二氧化硅,芯层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是芯层的二氧化硅材料略加入一点点的其他材料,改变折射率,一般是加入锗

光纤的材料,是二氧化硅,这个材料在不同的波长下,折射率不一样


2.jpg


折射率,是光在材料中的传输速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折射率的定义如下。


3.png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个定值,30万公里/秒

光在二氧化硅(也就是玻璃,光纤就是用来传光的玻璃纤维)中的传输速度约为20万公里/秒,所以根据定义,二氧化硅的折射率n=30/20=1.5

但这个材料的光传播速度,并不是定值。和波长相关。不同波长的光在光纤的材料中体现了不同的传输速度。

这是材料特性,波长不同,速度不同,也就是折射率不同。DFB的光谱,有个参数叫光谱宽度,很窄的光谱宽度叫线宽,虽然我们追求理论上的单波长,但实际上有个范围。


4.jpg


由于DFB激光器实际发出的纵模还有一个范围内的纵模分量,而这些分量在光纤的二氧化硅材料中,传输的速度略有不同。这些分量进入光纤后,传输速度的差异导致其在光纤中逐步的“散”开。


5.jpg


因为光源不是理想的单一波长,不同的纵模分量在二氧化硅中,出现速度差异,原因是光纤的材料特性所致,叫做“材料色散”,只考虑这个原因,零色散的理论波长是1270nm


6.jpg


光在光纤中传输,依赖的是“全反射”原理,光在芯和包层的界面,由于全反射,而被限制在纤芯中。在2020合集的167-173页,分解解释了全反射与模场和波长的关系。


7.jpg


光纤的模块直径比纤芯的物理直径要大一些。


8.jpg


原因是光的反射引起的。我们以为的反射如下图


9.jpg


放大后来看,反射是有一个位移的,原因看合集就行。今天只说结论


10.jpg


光主要在纤芯中分布,少部分在包层传输,纤芯是一个较大的折射率,包层是一个较小的折射率,换句话说,二者的光传输速度不同。


11.jpg


也就是我们激光器的横模的分布,主要部分在芯层中传输,小部分在包层传输,同一个信号,速度不同,导致随着传输距离越来越长,出现分散。


12.jpg


这个分散,是由于光波导的能量分布导致的,所以也叫结构色散,或者叫波导色散。


13.jpg


综合这两个色散,G.652光纤的零色散波长是1310nm


14.jpg



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