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8T83 中电信基于环形器5G CWDM前传结构

更新时间:2022-03-25 07:03:14 阅读量:655

5G前传的一站一芯,早期的方案是3+3的结构,也就是基站侧3个光模块,连接塔上三个扇区,每个扇区覆盖120°,就有了CWDM6的应用。也都很早实现了规模部署。

在中期,5G的覆盖率和通信容量提升后,意味着需要扩大容量,有几种选择,大容量的光模块,或者再增加一组3+3的光模块等等。

增加一组光模块,实现中期通信容量,也就是6+6,也就有了LWDM12波,和MWDM12,以及CWDM12波长的选择。

今年的OFC,中移动分析了LWDM12和MWDM12的四波混频。过两天写一下。


1.jpg


对于12个波长,与CWDM6相比,首先成本增加,MWDM12、LWDM12的波长间隔都不足以支撑激光器的波长漂移,需要TEC,封装成本较高。其次是产业链都不成熟,产业成本较高。

如果采用CWDM12,25Gbps的应用,非O波段则很难用低成本的DML激光器,需要EML器件,这也是成本。

Y6T172 CWDM、MWDM、LWDM、DWDM

在一年半前,中电信提出一种用两组CWDM6的方案来做低成本的12波方案的替代。当时的波长选择,会有同波长隔离度的风险。

Y6T330 中电信环形器彩光5G前传方案

今年OFC,中电信在之前的方案基础上,有了新的优化,依然是两组CWDM6的光模块组成6+6的通信,对于DeMUX的波长连接顺序做了调整,每个光模块而言,收发波长不一致。


2.jpg


对光模块而言,可以采用较为低成本的内部合分波器件。45度,或者13+32的小角度分离都是一样的。


3.jpg


4.jpg


OFC提交的内容是,半有源方案,CO侧做线路功率监控,在主线路出现故障时,并通过控制有源光开关开实现备用光纤线路的切换。


5.jpg



4月份的四个周末列了计划,有光模块、器件、芯片的相对系统性技术解析,

客服:18140517646


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