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8T349 DFB激光器的抗反射设计

更新时间:2022-12-15 12:12:23 阅读量:1144

昨天有个新闻,说旭创推出了一款大功率抗反射的激光器。

旭创的CW 大功率激光器芯片可以达到100mW光功率, 这个功率在OFC2022的PPT汇编中提到过Lumentum的100mW方案,在ECOC2022汇编中,也和过华为的700+mW的方案做过对比。


1.jpg


咱们把旭创的激光器纳入到同一个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中,华为的功率是最大的,暂且不把他们作为同一个维度去考虑。虽然华为的CW激光器也是为了CPO的ELSFP做的设计。


2.jpg


旭创给出的PI曲线是在25℃的数据,按这个数据来看,线性段的电光效率约为29%, Lumentum那两个设计在常温下的效率约为40%,Silvers那个效率约为27%

先把Lumentum的数据纳入到旭创给出的横纵坐标轴


3.jpg


再把旭创的数据填入到Lumentum的坐标轴


4.jpg


重新再来梳理这个100mW,

Lumentum的说法是100mW的激光器,说的其实是常温下500mA 电流,激光器功率为200mW, 这样就可以在高温下(取消TEC成本)效率下降后,依然还能保持100mW的输出光功率。

旭创给出的是500mA电流,在温度25℃时,光输出功率可以达到100mW,并且处于饱和区。要保持这个功率不下降,需要增加TEC来制冷。 

旭创给出的降成本措施,是取消隔离器,在无隔离器的前提下,可以抵抗-19.8dB的反射量。

-19.8dB反射,是个什么概念?首先看公式,反射光功率(Pre)与输出光功率Pout之比,一个是反射一个是回损


5.jpg


旭创给出了几个值,无反射,-25.1dB反射,-21.8dB反射,-19.8dB反射,

我换算一下,-19.8dB也就是1%的反射量,-21.8dB是0.6%反射量,-25.1dB是0.3%的反射量。

因为激光器对于反射量是害怕大反射的光来干扰光的谐振(也就是相干性),能扛得住大反射率,那么其他就能接受。

我们重点考虑-19.8dB,1%反射率,这个情况下,旭创能抗住。大于这个反射量,目前还不知道,他家说OFC2023年有论文发表,咱等三个月就能知道了。

在很多光模块的标准协议中,都会看到这些参数要求,RIN,还有就回损容限,也有叫反射容限的。


6.jpg


回损容限和反射容限,他们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取log,刚好反射容限是就是-17.1dB,(虽然看到的是负号,但是这是个正数啊,这是大于0的数,可千万别弄混了。)

这几个参数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确,17.1dB的回损是2%的反射。

把反射率控制在2%,对光纤的各种接头来说,压力挺大的。

光纤的插拔,不管是LC的连接器,还是MPO各种连接器,是吧。单模常规光纤的纤芯在9μm左右,还有一部分是是4μm,一些是10-13μm的,各有不同的用途。

连接器的目的是光纤有效接触


7.jpg


但是,一颗灰尘就能毁了一切,肉眼可识别的灰尘颗粒度是100μm左右,咱们为了控制大气中的洁净度,要测试PM2.5、PM10,这是指的肉眼看不到的2.5μm颗粒度的灰尘,10μm颗粒度的灰尘,空气中弥散着无数个。

一个小的灰尘落在光纤上,那么来光纤头就不能有效直接接触,鞋里一个石头子,硌住了。

光纤的光就会经历一小段从玻璃到空气的日子。


8.jpg


从玻璃光纤的折射率1.5,到空气的1.0折射率,这个界面的反射率,大家知道是多少么?

4.2%

亲们,这是4.2%

所以,为了降低激光器的压力,光纤组需要设计整条链路的总的反射率<2%,在很久以前的10GE光模块中,这个反射率大家控制在6%就行,在802.3av,10GE PON中甚至控制到10%,就行。


9.jpg


换成咱们老百姓的语言,通信有发射端(包括激光器),有光纤传输端,还有接收端(包括探测器、TIA跨阻放大器)等等。

如果他们是三个部门,那么,光纤线路组发给激光器的邮件会这么写

激光器,你好我们很理解你对于反射很敏感,不愿意接受光路中存在光学反射这个现象,对反射的容忍性不高,但是客观现象我们也不能完全消除。当年10G 10km的传输中,我们允许光路接口有6%的光反射,现在我们要求这些个LC啊、MPO啊光接口的各个岗位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将总反射量控制在<2%,尽量减小对你的压力,以便提高你的工作积极性。800G FR4光纤线路组

激光器属于发射部门的骨干成员,那么发射组写给自己组员的邮件,是这样儿的。

激光器,你好光纤线路组的同志们牺牲自己,将压力抗在肩上,努力为了我们减小负担,但是,同志们,咱们自己要争气啊,一定要保证在2%的反射压力下,每赫兹的噪声密度小于光信号幅度的1.26x10-14,因为我们的信号调制频率至少是在5x1010Hz,一定要控制噪声量,坚决不能把压力再传递给接收组的同志们。他们所面对的噪声情况更加复杂,有来自于咱们的、还有光纤的和他们自己的探测器、TIA等噪声。加油!!800G FR4 光发射组

旭创没有公开自己的抗反射设计是什么,我们就回头看看其他厂家的设计。

抗反射中,最容易实现的是用隔离器。

普通DFB是常见的单模激光器设计,横截面结构常见如下,今天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InP、InGaAsP这两类材料,量子阱可以用InGaAsP或者AlGaInAs来做,这不是今天的重点,我用几条深红色的线来做示意。


10.jpg


常规DFB的抗反射容限,大约在-25dB左右,(大约的意思是不同厂家设计不一样,这个值也有差异的。),-25dB就是千分之三反射率,芯片在0.3%反射就扛不住了,更何况要要求他们抗住百分之二反射,甚至是6%、10%的反射,是不太可能的。太难了。


11.jpg


如果加一个15dB的隔离器,那么能抗住2%反射量,系统的反射量更大的话,也可以选择更高隔离度的设计。


12.jpg


上一个图用反射量来标注,是一样的,这些单位能换算。


13.jpg


现在的CW DFB,基本上做了斜出光设计,就是为了能提高抗反射能力,如果旭创选择这种波导结构,那属于常规设计,看他家的波导和电极的分布,不太像。


14.jpg


另外的其他厂家设计,就是从横截面上开始的。我们写过源杰的一些抗反射,也整理过coherent(原Finisar)的抗反射设计。


15.jpg


16.jpg


源杰的设计,我没找到具体的抗反射数据,今天看一下横截面的结构,中间的粉色InGaAsP区间,我做了夸张示意,为了方便看清楚。实际结构中波导层的InGaAsP很薄。

首先,光栅要远离出光面,避免反射回来的光对光栅的谐振造成影响。光栅就是DFB的“相干”性谐振腔,是分布式谐振腔。

一个结构是是让光输出下移一些,刻蚀后用InP回填(深蓝色是回填的InP材料),这样即使有些光反射回来,那么也只有很小一部分进去到DFB谐振区,抗反射能力提高。

弧形回填区,矩形回填区,都可以的。侧面是矩形回填区,在俯视图中就是弧形渐变结构。

 


17.jpg


18.jpg


或者直接填充厚的InGaAsP层,一方面可以降低反射角,提高耦合效率,一方面可以提高可靠性,还能提高抗反射能力。


19.jpg


原Finisar的设计,他们的目标其实是用来提高带宽的,提高抗反射能力,是属于赠送的额外性能。


20.jpg


提高带宽,本来需要双段式波导,或者三段式波导,既然有这个波导存在,那么就可以起到发射远离谐振光栅的作用。

DFB+R这种结构,可以抵抗12%的反射量,几乎能管住绝大多数的以太网场景。


21.jpg


22.jpg


Two-K是双向远离光栅,可以抵抗20%的光反射量,约等于一个18dB的隔离器。


23.jpg


DR的设计,它的谐振光栅是左边那个,右边是用来做PPR共振的。这个结构可以扛得住40%的反射量,也就是等于21dB的光隔离器


24.jpg


从这个角度来看。

旭创芯片至少可以抵抗1%的反射量,是否能更大,目前没有数据,等OFC2023有了数据再分析。

Lumentum的大功率激光器,今年给出的设计是底部加了一个光学波导下拉的结构,这也能远离谐振光栅,从结构上看也能提高一点抗反射能力,也没有具体数据。


25.jpg


一切等到三个月后再来复盘。

 



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