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8T363 再论硅“通”孔

更新时间:2022-12-29 09:12:31 阅读量:653

现在光模块总提到要3D封装,尤其是提到硅光集成芯片时说3D封装与硅通孔的优缺点。

说起硅通孔来,咱们在2020/2021/2022合集里有好些篇是关于硅通孔的仿真参数的,硅通孔对于带宽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寄生电容很大,导致RC常数很大,带宽降低,需要各种小心避免。

换句话说,硅不做“通”孔,就没有这些麻烦。

换第二句话说,PCB做“通”孔,也没有这些麻烦

换第三句话说,LTCC低温共烧陶瓷的多层布线做“通”孔,也没有这些麻烦

今天略聊一下,硅的“通”孔戳了啥马蜂窝

见过硅光工艺的布线吧,很多家工艺有单层的多层的,在绿色的氧化硅层纵向打孔,横向走线,可以起到互联作用。 

层和层之间有氮化硅层

下图是IMEC的不包括硅通孔的硅光工艺


1.jpg


也写过基于硅通孔的工艺细节,用于各种热插拔和CPO的高密度封装。我个人习惯用绿色来表示氧化硅,粉色表示硅。

下图是Marvell的基于硅通孔的硅光芯片/光纤/激光器/DRV/TIA的组装结构。


2.jpg


从这些结构看不出来,硅通孔与非通孔有啥本质区别。我换个角度来聊。

只分三类材料,

第一类:导电的材料,都用橙色表示,比如PCB板中的铜、镍、金,比如集成电路中的钨、钛、镍、铂、金、铝、铜..., 总之,他们的目的是用来做“导体”路径的。

第二类:绝缘的材料,都用绿色表示,比如PCB板中的玻璃纤维、树脂等,比如集成电路中的氧化硅、氮化硅等,比如LTCC中的陶瓷..., 他们的目的是用来做“隔离”的,让各个导体之间不会短路。

有了导体和绝缘体,就可以做多层布线了,传统的PCB比较便宜,LTCC的多层陶瓷性能比较好,但也比较贵,等等。这些的核心性能是一致的,该导电的导电,不导电的就做好隔离工作。

PCB和LTCC做通孔,就不难。因为他们只有两大类材料,导电的材料和不导电的材料。


3.jpg


第三类材料,半导体材料(这里我把半绝缘材料也笼统的包进来,先不做细分)。 半导体,就是半导电的固体材料,比如硅,这些材料有啥作用?

掺杂后形成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PN之间,正向导通反向截止,这啥意思呢,正向偏压的时候看着像“导体”,反向偏压的时候看着像“绝缘体”,这就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通道,可控,听话,我们的信号就有了“开关”两个状态了,是吧。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再复杂一些,就可以是NPN、PNP等双极性“开关”,就可以是NMOS、PMOS、CMOS等场控效应的“开关”,比如DSP就是很典型的半导体集成“电路”

利用PN还可以控制光学信号,比如PN半导体中,正偏压、反偏压,来控制光学折射率,做激光器、探测器、调制器、滤波器、谐振腔....等等,如果用硅这种半导体来控制光学,就是咱常听到硅光集成,也就是半导体集成“光路”

我们天蓝色来表示半导体,当半导体集成电路或者集成光路,制作万功能后,剩下的就是做多层互联,这时候不需要半导体再次表现出“正向反向”啥的变化,对于后期的信号线的布局,只需要该导电就导电,不导电就绝缘。

一般在顶层做线路互联时,导电的材料是金属(铜、铝、钨等),绝缘的材料是氧化硅和氮化硅。一层层向晶圆的顶层引出就行。

传统的集成电路和集成光路的布线层在顶面的几层


4.jpg


如果要把硅光芯片和PCB/LTCC的多层布线连在一起呢,也有三种形式,

一是“引线”键合,这种工艺用的最多了,有些引线,咱做光模块的能看到,比如COB工艺。有些引线咱看不到,是因为这些引线被封装起来了。


5.jpg


二是Flip Chip,倒装焊,把芯片翻个面,引线的部分就和我们的PCB/LTCC焊在一起。同样的,Flip Chip的结构,在光模块的封装工艺中,有些是可以看到的,有些看不到,芯片倒装焊在一个基板后封装好了再卖给我们的,我们只需拿来做SMT的贴装就行。


6.jpg


三,就是硅通孔,既不像第一种用外部金丝,也不像第二种反面。而是直接把蓝色区域穿个孔,把导电引过来。


7.jpg


戳了马蜂窝的,就是金属线穿过蓝色的“半导”电的区域。

我们非常习惯的是导体在绝缘体中穿过来又穿过去,虽然导体有好的不好的各种优缺点,绝缘体材料也是各种优缺点,总的来说,信号的绝大部分是在导体中传送的。

但如果导体布线,并且直接在半导体中穿过来穿过去,就要了亲命了,直接连不行,半导体虽然不是很导电,但也是半导,信号的很大一部分能量就被半导体给消耗了,这压根就不能用。

下图左边,就是我们常见的什么PCB板、陶瓷板、玻璃基板、集成电路/光路的上半部分的结构,导体穿越的是绝缘体。这是可行的。

下图右侧,如果导体作为互联的信号线而言,直接穿越半导体,是不行的。


8.jpg


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在半导体中打个孔,然后涂覆一层绝缘体,用绝缘体把导体和半导体隔离开,这总行了吧。嗯,这行,

这就是硅要把下半部分打穿,形成“通”孔,常见的工艺,在硅这个半导体材料上,先氧化一下,形成薄薄的一层氧化硅绝缘体,里边再填注各种金属做导线。


9.jpg


马蜂窝,就是这个蓝/绿/橙三色叠加体,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奇观,蓝是半导体硅,绿是氧化硅绝缘体,橙是金属导体

半导体-氧化硅-金属, 这是个电容

这个电容导致带宽不足。

最后呼应一下前头换的那三句话。

换句话说,硅不做“通”孔,就没有这些麻烦,键合丝工艺或者Flip Chip工艺,都无需在半导体中穿孔,不会额外增加个大电容。

换第二句话说,PCB做“通”孔,也没有这些麻烦,因为PCB只做互联,就两类材料,导电的和不导电的,有寄生电容也很小,不是这种半导体-绝缘体-导体所寄生的大电容。

换第三句话说,LTCC低温共烧陶瓷的多层布线做“通”孔,也没有这些麻烦,理由与第二句话一样,陶瓷是绝缘体。

 



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