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9T67 Acacia精简版相干模块

更新时间:2023-03-09 08:03:31 阅读量:975

Y9T66 谷歌1.6T/3.2T光模块调制格式选择

对于数据中心IM-DD与相干之间如何选择,这些年产业界一直在讨论。昨天写谷歌对于之前观点的悄悄变化迹象。也是源于这两个技术都是优缺点极为明显,权衡之下难以抉择。

IM-DD,最大的好处是比相干便宜,最大的劣势是性能比相干差。

相干,通过接收端的干涉,提高信噪比,具有非常好的性能优势,但这十多年常常被人难以接受的无非就是这三大弱点,贵,功耗大,时延大。

Acacia在今年OFC的观点,用于阐述如何降低相干模块的成本,时延以及功耗。

以前的相干,用在骨干长距这些传输距离数百公里到数千公里的场景,所以需要很多设计来满足性能要求,可但是对于数据中心的传输来说,500米也好,2km、10km也好,这在相干模块眼里,都不算个啥。

传输距离短,很多性能就不需要了,可以大幅度砍掉这些功能,用来降低成本、功耗以及信号的时延。

相干模块中,成本最高的是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降成本工作重点在于激光器。

降低时延,降低功耗,如果砍掉DSP,就可以了。


1.jpg


昨天群里在聊天,问去掉DSP是趋势么?当然,只要能去掉,就取消。只是很多产品初期上市,产业链没有其他可选方案,那先选DSP来解决“有没有”的困境,等到下一步产业有了低功耗的无需DSP且满足传输性能要求的可替代方案,当然产业会立即转向的。

接着,Acacia讨论如何实现的无DSP,少激光器的精简版相干,就是“自相干技术”,先看一下大约框图。


2.jpg


所谓的自相干,并不是最近才横空出世,在2021年合集下册第11-16页,解释过这个事情,叫相干BiDi

传统的接收端相干(信号光与一个直流光做干涉,提升信噪比),是接收的远端信号光,这个信号所选的激光器是另一个光模块中的可调谐窄线宽激光器。用来干涉的这个激光器,叫“本地”local 光源。

一个光是几百几千公里外的那个激光器,另一个是光模块里边的自己的本地的激光器,还需要让这两个激光器的波长(波长=c/频率)要一致。

所以激光器需要TEC,需要锁波,需要控制两个激光器之间的频率差,是内差,外差,还是零差。


3.jpg


 

我们也写过很多的用于相干模块的激光器结构,芯片本身的成本占比并不大,约27.8%,其他的都属于附加成本。


4.jpg


如果TEC以及配套的那些额外封装,可以降低一部分成本,但是,就没办法来调整和控制LO本地激光器与信号光的频率稳定性。

那就不用这个本地激光器,直接从原信号分一部分光,带过来。他们原属于一个光源,信号光和用来做干涉的CW直流光,天然的频率一致,波长一致。难点在于,他们是通过两个光纤各自传输的,而光纤是普通光纤,无法实现偏振控制,而相干是要控制相位、偏振的。需要一个偏振跟踪以及偏振控制的设计,我在2021和2022合集里写过几家的方案。不赘述。


5.jpg


DSP的功能,有一个是色散补偿功能,原因是传统的相干用于C波段,为什么选C波段,也是考虑超长距传输,光纤的损耗与整体部署成本是相关联的。

现在,数据中心的相干,超短距(比其他传统相干的传输距离而言),可以选择O波段,反正也不在乎光纤有啥略大的损耗,距离短,总的损耗本身不高。

在菲魅《ECOC2022 PPT汇编》,整理的2022年的通信技术里,提到用于数据中心的第一个O波段相干模块,是Intel和UCSB做的,这和Acacia思路是一样的。选择O波段,且取消DSP,在2021合集下第137-141页,也写了Intel 基于O波段用于相干模块的激光器集成设计布局。

基于自相干技术,远端激光器的功率大小与灵敏度也相关。功率越大,灵敏度就会越好。需要权衡一个二者兼顾的值。


6.jpg


Acacia也做了1.6T相干,用2x800G的双激光器方案,以及4x400G的单激光器方案,虽然单激光器方案性能略弱,可是毕竟应用在数据中心也够了,还能便宜些。


7.jpg


这么一来,这个传统的DSP大功耗,就可以不纠结了,把他们放弃吧。只需要做一些载波恢复和偏振极性处理就行,90%的功耗可以舍弃。


8.jpg


以前那种相干模块中的很多功耗,都可以降低


9.jpg


通过这么一系列操作,O波段,单激光器,去除DSP,基于4x400G QPSK的精简版的相干模块,能耗可以与IM-DD基本持平,相干性能的优势依然存在。


10.jpg


11.jpg


12.jpg



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