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相干光模块是在DSP中做色散补偿,Y9T130也提到一些基于光学色散补偿想法来替代DSP电域色散补偿,但针对产业化商用的相干模块而言,电域补偿是主选技术。
LO本地振荡器,线宽越宽,相位噪声越大,在DSP中色散补偿技术会引起一个与相位噪声相关的信噪比劣化,俗称的信噪比代价。
今年Marvell(原Inphi)仿真了一组数据,来评估LO线宽对于400G/800G相干模块的影响。
作为对比项,选择的64GBd QPSK,可用于200G相干模块类型,以及64GBd 16QAM或128GBd QPSK的400G相干模块,128GBd 16QAM的800G相干,形成一个2x2的矩阵。
选择了三款ITLA可调谐激光器组件,线宽分别约10KHz、100KHz、300KHz,并且采用不同的线宽测试方法,拟合出线宽的范围。
通过目前成熟的400G ZR/ZR+相干DSP,64GBd 16QAM,做实际测试,用于建立仿真数学模型。
建模后的仿真值与实际数据还是有一定偏差的,一方面需要修模,另一方面仍可以看到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
对于200G的相干系统,按均值和最坏情况来拟合,300kHz的ITLA是能满足传输所需的。这个线宽基本上是DBR型InP集成的可调谐激光器的常见值,300-500kHz线宽。
在400G相干模块,100kHz线宽,也就是商用的ECL型可调谐激光器可以实现有效传输,但是300kHz线宽的激光器用于400G相干模块的话,就需要考虑应用距离(色散程度)以及可允许的信噪比代价
在800G相干模块的应用中,对于LO的线宽要求会更为苛刻,在CD 20ns/nm的范围内,需要控制线宽<100KHz
周日做硅光集成专题解析,匡国华下半年工作计划
6月17日,OFC2023汇总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