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9T286 华为:硅基集成薄膜铌酸锂调制器及锗探测器

更新时间:2023-10-13 07:10:48 阅读量:1343

上周,华为公开的一个专利,CN 116841060 A,略解释一下。先看一下这个图,我再聊一下背景


1.jpg


铌酸锂做成薄膜,总得需要附着在一个衬底上才行,通常有三种选择,一种是铌酸锂,一种是石英,一种是硅。

铌酸锂有很好的电光系数,适合做调制器,但是,做不了其他器件,比如探测器。

目前的硅光集成、InP集成用在相干模块里,绝大多数是发射端调制器、MPD功率监控探测器、混频器以及平衡探测器的收发集成,少部分还能把激光器或者激光器的一部分集成进来。

选择铌酸锂做调制器的话,需要考虑如何实现收发合一的集成方案。那么三种衬底,铌酸锂衬底,石英衬底和硅衬底,硅更适合集成发射与接收。

可这三种衬底,用硅做铌酸锂的附着物的话,射频特性是一个很大的劣势,石英是绝缘介质,铌酸锂是压电陶瓷,而硅是半导体。

硅作为电学半导体,在金属电极中间的氧化物层以及硅衬底的叠层,会寄生一个MOS电容,MOS就是金属-氧化硅-半导体。这个寄生的电容导致衬底射频泄露,降低射频带宽。

硅作为光学波导的话,还有一个劣势,就是折射率的温漂系数很大,不利于调制器的折射率稳定。

以上,是行业里常见的硅光学、硅电学、电光调制器、薄膜铌酸锂材料....的优缺点。

那重新规整一下,就是选择铌酸锂的调制器优势,选择硅(硅锗)的集成优势和探测器的制作。探测器可以看昨天Y9T285.

那么刚才提到的劣势,再通过技术手段,缓解一下劣化的程度。


2.jpg


用湿法刻蚀,将射频电极下方的半导体硅移除,形成空腔,降低寄生电容的射频衬底泄露。

3.jpg


悬空梁,可靠性是比较差的,咱们写过Inp的悬空,硅的悬空,铌酸锂的悬空等等。控制湿法刻蚀的工艺,尽量保留一点结构,结构体可以位于俩射频电极的中间,起到机械结构加强的作用。


4.jpg


铌酸锂顶层的电极,如果直接和铌酸锂接触,会产生金属的光学吸收损耗,如果间隔一个氧化硅层的话,除了衬底寄生电容,顶上也会寄生一个电容,产生较大的铌酸锂DC漂移。如果选择一个TCO的透明导电膜,既实现了导电的特性,也实现了透明(也就是无光学吸收的)好处,还避免了传统氧化物(主要是氧化硅)的不导电带来的寄生电容。


5.jpg


透明导电氧化物,在2022合集上,写过,在其他合集里也写过,不赘述。

6.jpg


这个专利还提到一个驱动电路的巴伦结构。用单差分驱动替代传统的双差分驱动。

7.jpg


所谓的巴伦结构,在射频电路结构中是常见的,从平衡输入到非平衡的输出,或者非平衡输入到平衡输出,

上图的那个结构,驱动器输出的负端,是采用静电平接上下电极,他们俩分别和中间的动电平形成两个准差分驱动。

也就是一对儿差分输入,实现两对儿差分驱动的等效结构。


8.jpg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