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经常有人提到“均热板”这个词,之前写过热管,热管的导热原理是利用管内冷热端的液态与气态的转变(也就是相变)并通过微循环达到热量的快速导出。
<2022合集下>光模块热管的内应力处理,及常见导热材料的热导率对比
热管最终形成的结果是“热量在管覆盖的范围内达到温度均匀化”,让高热的激光器、DSP等区域与低热区域快速热交换,降低高热区的温度,避免激光器或DSP的PN被热击穿。
导热垫片,无论是导热石墨,还是导热的金刚石膜,虽然是固态导热物体里具有很大的导热系数,但液态基于微循环的方式导热系数更大,
<2020合集> 光模块中高导热石墨的取向
热管,一方面实现光模块内部的热量快速均匀化,降低高热区域的温度,其次壳体与光模块的散热鳍有效接触,可将热量通过交换机交换到更大的空间,降低模块的温度。
现在使用的均热板,本质上就是热管采用同样热交换原理,改变外部结构,从热管到热板而已。
也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均热板的外部壳体结构,设计各个接触面与DSP、激光器组件等有效接触,与光模块外壳的金属有效接触,建立热导路径,目的是降低模块温度。
另一方面,热管内部采用“渣式”或“槽式”来吸附液体,实现毛细效应,在不同的温度梯度内通过液气的相变过程,实现“均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