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0T146 中国4G/5G基站的一些光模块分布统计数据

更新时间:2024-05-24 08:05:23 阅读量:647

2023年,中国的5G基站337.7万站,是全球占有率最高的,目前在双千兆的目标下,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部署。

Y10T22 中国5G基站337.7万站,全球占比六成以上

2023年,开始考虑下一个阶段,容量提高时的光模块技术指标Y9T58 下一代5G前传的50G PAM4光模块

昨天,通信行业标准会也开始启动下一代5G前传的技术研究。很多指标的制定是在已部署的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最优方案选择。

算是一个总结与展望的分界,标准组有几个前期部署的总结数据,发上来看一看。

截至2023,已部署的4G与5G基站中,前传光模块,灰光单一波长的双纤双向模块占比53.78%, 支持未来升级的一站一芯模式的CWDM6的光模块占比38.8%份额,其中4G用到的10G光模块较多,5G用到的25G光模块较多,10G CWDM占比10.89%数量,25G CWDM占总模块数量的27.91%

4G、5G是代际的说法,第四代和第五代。

10G、25G是通信容量的说法,10G就是100亿比特/秒的信息传输速率,25G光模块就是一秒传输250亿比特量


1.jpg


其中灰光模块主要用于D-RAN模式,距离比较短。

D-RAN,分布式无线接入网,BBU基带处理部分挨着天线附近,比如AAU/RRU在电线杆子上头,而BBU在马路牙子上,通信距离几百米。

灰光模块49.5%用于传输距离一公里以内,而彩光CWDM模块仅有6.5%用于一公里传输。


2.jpg


3.jpg


彩光模块大多数用于拉远的C-RAN模块,也就是云化的无线接入,把D-RAN在马路牙子上的那个BBU盒子,拉远到几公里或十几公里以外的中心机房去,方便管理。


4.jpg


5.jpg


对现网部署的接头的反射率也做了统计,这和MPI强相关

6.jpg


以太网要求连接器的反射率要<-35dB,  也就是小于万分之三的反射率,但是符合这个指标的只有67%

也就是还有33%的光连接的反射率大于-35dB

Y6T333 dB与dBm的物理意义及换算

~~~, -35dB是个正数,=0.0003,

-20dB=0.01,也就是百分之一的反射率。现网统计的光学连接器有10%的反射率大于百分之一,和标准要求的低于万分之三这个指标而言,差距很大。

反射率会引起MPI(多径干扰),统计这个数字是需要下一代的5G前传光模块或者通信系统需要考虑大的MPI对信号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补偿。


7.jpg


8.jpg


5G前传一个链路中,大约需要几个插头对接的点,比如C-RAN的模式,通过6个连接器左右的对接,形成光纤通道,引起的MPI就很严重过。

举例,看一个对接,①是原信号,②是一次反射的信号,③是经过两次端面反射的信号。

②的回波,回到激光器的话,引起谐振腔的寄生谐振,发射端的RIN响度强度噪声增大。

③的传输方向和①一样,但是光的传输是有速度的,①③之间有时延,叠加在一起的信号,其实是互相干扰的。


9.jpg


略聊几句闲天。明天的解析,会有很多光路耦合及反射的控制,就捎带手把MPI解释一下。



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