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光芯片的高速封装工艺及可靠性

更新时间:2024-10-21 08:10:59 阅读量:509

咱们光模块里用的光学芯片,都是各种晶体材料制作的,十分的娇嫩,从封装工艺来看,不同的芯片种类工艺有所差异。


1.png


AI的大算力不断推动产业向高速光模块快速迭代,且一再推高市场预期。

2.png


高速光模块的几个特点,速率高带宽大,功耗大芯片内部温度升高导致对可靠性的关注度增加

有些工艺,既影响带宽,也影响可靠性


3.png


有些工艺需要不断的变迁,以便满足更高带宽的高速光模块的需求,这里边核心的就是射频信号的处理(损耗、反射、谐振等等),以及电信号传输线的各种寄生效应导致的带宽受限


4.png


5.png


6.png


7.png


咱们行业的光芯片封装,绝大多数人熟悉的是集总电极的芯片封装工艺,如DFB、VCSEL、EML等传统非行波电极的芯片。

后续的铌酸锂、InP、SiPh硅光等等,总会涉及到共面波导,行波调制电极这些个内容。


8.png


行波电极(或共面波导电极)支持大芯片的一些应用,如MZ结构的调制器比较长,不适合EML这种短芯片的集总电极结构。

EML的调制长度,25G EML、50G EML的调制长度约0.15mm或略长一些,100G/200G EML调制长度<0.1mm

而MZ调制长度,2mm-6mm是比较常见的,甚至有厘米级别的,需要考虑行波与带宽的处理结构,比如


9.png


基于行波调制的封装,多了个内容,就是行波速度,封装的基板材料、工艺等等,不仅仅影响调制器的带宽,还会影响电信号的行波速度。


10.png


由于我们光芯片材料是化合物的,铌酸锂,磷化铟,砷化镓,铝镓铟砷....,这些材料遇到氧气、水分子会发生反应,导致芯片局部缺陷性能下降,或者失效。

这些也是封装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封装是整个产业链十分重要的环节。


1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