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1T35 【通信基础】磷化铟InP集成

更新时间:2025-02-05 15:02:24 阅读量:302

InP是咱们光模块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光学材料,磷化铟InP,这个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也经常会提到一个集成光学的概念,用InP集成来对比SiPh硅光集成。

今天略做个基础解释,InP是化合物,是半导体,是光学晶体。

化合物说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元素合成的物质,铟In与磷P可以形成InP。

半导体说的是电学特性,利用半导体掺杂形成P型N型半导体,用来做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等。

光学晶体说的是这种材料透光,并以晶体规则分布。

透光,可以用来做波导。

光学半导体,可以利用半导体对电流电场电压等电学控制实现光学与电学的转换,

如激光器,利用PN结引入电流,并且把电流的能量转换为光能。

如探测器,吸收光能,并且通过PN结的半导体设计把电流引出来。

如电光调制器,利用PN结的反偏电场设计,调控光学折射率,实现光学调制。Y11T29 【通信基础】马赫曾德MZ、马赫曾德调制器MZM

如电吸收调制器,利用PN结反偏电场控制光的吸收比例,实现光学调制。

InP是半导体,也是光学晶体,可以用来做这些事情。

同样的,硅是半导体,硅也是光学晶体,也可以用来做类似InP的这些功能,所以常常把这两个材料用来做集成光学的对比。

Inp在电学上呈现半导体特性,原子以闪锌矿结构规则排列,呈现晶体形态,且对光纤通信波段透明,是光学晶体。


1.png


Inp是化合物,是通过P与In的化学反应生成纯净物,再将纯净的多晶InP制作成单晶Inp


2.png


InP的晶锭的直径比较小,常用的有两吋,三吋或者更大一点的。总的来说,常见的GaAs和硅的晶锭的直径比InP要大一些。

之后把晶锭切薄片,制作晶圆。

再然后,InP晶圆上通过MBE或者MOCVD工艺来逐层生长InP系的薄膜。MOCVD用的更多一些。


3.png


MOCVD叫做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就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气体作为化学反应的前驱体,发生反应后,留下无机化合物薄膜,其他无用反应物以废气被排出去。

InP系,就是与InP材料结构类似,但略有不同的材料,如InGaAs,InGaAsP,AlGaInAs...等三元化合物、四元化合物,甚至是五元化合物(用的很少)


4.png


5.png


在晶圆上逐层生长各类需要的InP系材料,并且制作相应的结构,实现不同的功能设计。



6.png


常见的通信用的DFB激光器,用InP材料来做,单颗DFB激光器芯片是比较常见的,通常叫做InP材料的DFB,而不叫“集成”


7.png


虽然DFB很少采用集成方案,但也不是一点没有,也有些厂家选择多个DFB做阵列集成。

基于GaAs材料的VCSEL激光器,很多厂家做VCSEL阵列集成,而基于InP材料的DFB则很少厂家选择DFB阵列集成,原因在于VCSEL是多模输出,不需要控制模式。但DFB是单(横)模且单纵模的激光器,如果阵列设计的话,常用的工艺的模式是挑选的,而非设计出来的。阵列会影响单模成品率,也会影响失效率。

Y10T49 【通信基础】几个常用波导尺寸与模式

Y10T46 【通信基础】脉冲展宽、色散、时延与误码


8.png


InP材料除了做常见的DFB激光器,EML(内含DFB激光器),还会用来做可调谐激光器。

可调谐激光器通常采用游标效应来实现宽范围调谐,包括了多组光栅设计,相位控制,增益区以及放大区SOA,有时候这类激光器也称之为InP集成窄线宽波长可调谐激光器。


9.png


10.png


11.png


12.png


现在相干光模块会用到IQ调制器,里边包括了多个MZ调制器,相移器,部分厂家还包括了偏振控制单元以及SOA放大区。这些也会称为InP集成调制器。


13.png


InP调制器的切面结构,不同厂家MOCVD的层会不同,有PIN结构,有NIPN结构,即使是PIN结构,也有深刻蚀和浅刻蚀等不同的设计。

所谓的PIN,就是P型InP,本征I波导层InGaAsP,以及N型InP的叠层设计。

NIPN,就是N型InP、本征I波导层InGaAsP、本征I波导层InGaAsP、N型InP的叠层设计。

P与N是半导体二极管的基础单元。


14.png


15.png


刚才说的是InP调制器的波导叠层结构。调制器还需要电极,InP调制器的电极设计,与硅光的电极,铌酸锂的电极,不太一样。

早些年用条状的行波电极,现在多用容性负载的行波电极来提高带宽。


16.png


InP集成还可以用于相关接收端ICR的功能,包括波导,SSC模场转换、MMI干涉结构,以及PD探测。


17.png


无源波导是在InP之间加一层高折射率的InGaAsP,是大多数厂家选择。


18.png


各层的设计,是需要计算与仿真的,如下例。

19.png


探测器需要光电转换,还需要有光学吸收层以及电极设计。

20.png


大多数InP集成的厂家,选择激光器、ICR、调制器功能区分类,也有厂家选择调制器与ICR相干接收机二合一功能集成,极少厂家选择激光器、ICR与调制器在一片晶圆上制作。

主要考虑的就是化合物半导体的失效率较高,集成度越高,则可靠性与制造成本越难控制。

反过来,硅光集成的集成度通常比InP的集成度更高,原因在于,二者虽然都是半导体光学材料,可但是硅不是化合物,硅的单质晶体特性给它带来了高可靠性的一些优势。

下图是调制器与ICR集成、SOA集成,但没有选择可调谐激光器的进一步集成。


21.png


InP材料做SSC、偏振控制比较难,这是相对于硅光集成技术而言的。但也不是不能做,产业也有些研究。

无源的SSC模场转换


22.png


InP材料的片上集成偏振旋转与控制的隔离器。

23.png


偏振控制是通过斜边灰度控制实现的。

24.png


还有一些偏振分离设计

25.png


在光纤通信的模块设计里,InP主要考虑的是光学性能的设计,即使它是个半导体,这个电学的半导体结构通常也是为了光电功能来设计的,如激光器,调制器与探测器。

实际上利用n型p型半导体做电路,理论上不挑材料,基于InP这个半导体材料当然也是可以做集成电路的,但产业很少选择这么做,主要原因就是InP的合成工艺复杂,晶圆很小,导致其性能虽好但成本很高。


26.png




2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