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带宽相干光模块发展趋势、核心光器件》

更新时间:2025-03-12 08:03:52 阅读量:104

这周六的议题。


1.png


相干光模块从2012-2013商用100Gbps,32GBd,QPSK格式,目前进入到400Gbps,16QAM、PS-16QAM到QPSK的逐步商用阶段。未来向更高波特率发展。


2.png


提高单纤传输容量,一方面通过复杂的调制格式来提高bit效率,其次更高波特率也需要更大带宽的光电器件的支持。


3.png


用于相干通信的大带宽的调制器,产业倾向于InP和TFLN薄膜铌酸锂,更或者采用钛酸钡来实现。


4.png


InP调制器材料相对成熟,但实现大带宽的难度也很大,TFLN薄膜铌酸锂理论带宽很大,但对材料的薄膜化工艺还不是特别成熟。

周末展开聊一聊。


5.png


相干通信在不断提高带宽需求,以及保持DWDM通道数之间,也有很大的技术挑战。


6.png


带宽提升,则每个波长的信道波长间隔需要拉宽,这就导致同样的80波,之前的通信波段不够用了。


7.png


较低带宽较低波特率时,80波复用可以放在C波段内。



8.png


大带宽高波特率时,80波复用需要向L波段延伸,因为波长间隔拉宽了。


9.png


这就导致网络系统原有的中继放大器EDFA的工作波段要调整,光交换的WSS的工作波段要调整拓展。

L波段的EDFA面临增益降低与噪声指数增大的技术挑战,L波段的WSS面临如何与C融合...


10.png


如果不采用L波段拓展,那可以在光纤内部增加波导数量,实现空间隔离的空分复用,实现数个波导通道的C波段传输,也可以实现单纤容量的提升。这就是单纤单芯与单纤多芯技术的应用。

单纤多芯,紧耦方式比较复杂,成本很高。弱耦方式逐步商用,但芯间串扰问题需要解决或控制。



11.png


由于相干通信的带宽越来越大,调制格式越来越复杂,信道的非线性效应导致的通信代价越来越明显,信道模型越来越精确,计算的模型就越复杂,对于DSP的算法就越来越复杂,计算量越来越大。



12.png


而DSP的算法、计算量、功能块,都与功耗强相关。也简单介绍一下DSP在相干模块里的作用与趋势。


13.png


对于高速相干通信而言,非线性效应对通信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除了用DSP来增强算法外,未来还希望采用空芯光纤来降低目前实芯光纤所具有的非线性效应。

空芯光纤的非线性系数是实芯光纤的数千分之一。理论上可以大幅度降低由非线性效应导致的信道劣化。但是空芯光纤的制造工艺不成熟,理论分析也在逐步深入,尚不完善。



14.png


高速相干模块中,有高速调制器,有ICR集成相干接收机(混频器+平衡探测器),还有一个可调谐的窄线宽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有集成方案,也有ECL外腔方案。要考虑调谐波段,线宽指标,波长锁定,调谐方式,还有材料特性以及后期组装等方面。



15.png


16.png


在相干模块的核心光学器件中,已经商用的光学器件主要由磷化铟InP或硅光SiPh两大类。



17.png


Inp材料需要金盒气密,内置TEC。而SiPh硅光材料则无需金盒,也无需TEC,二者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InP更适合大带宽、长距离的相干传输场景,成本较高。

SiPh更适合中等带宽、中等距离的相干传输场景,具有较低成本,小封装的性价比优势。

....周六见



18.png